查看原文
其他

“青年的楷模,学习的榜样”| 西大青年团干组织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2017-10-03 校团学新媒体中心 西大团学小微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正是记录了这样一个历练的故事。

书里,习总书记与我们一样,是一个正值青春的少年,一个面对人生选择会迷茫,会不知所措,却仍坚定信念的少年。


1969年,15岁,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插队落户。这本书通过采访29位与习近平总书记一起插队的北京知青,同他朝夕相处的当地村民,或是当年和他相知相交的各界人士,真实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


1974年12月,延川县召开第四次团代会。习近平与文安驿公社参加团代会的全体代表合影留念


9月30日(周六)上午10点整,为了响应团中央学校部的号召,旨在引导广大青少年更好地学习践悟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期的成长故事,以奋发向上、团结一心的精神状态迎接党的十九大的顺利召开,我校团委组织全体校团委老师以及学校各级团组织的负责人共同观看了“与信仰对话:青年的楷模,学习的榜样”全国大中学生《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主题学习交流会的网络直播。



老师及同学们认真观看直播


正如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傅振邦在交流会上所言:“《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对广大青年学生而言是‘青春宝典、精神宝藏、工作宝诀、党史宝卷’。要通过对这本书的学习‘从小故事中读出大道理,从众口述中洞察大时代,从真情怀中感受大担当’。”


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傅振邦发言


我们的青年代表们也被《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深深吸引,为青年时期的总书记身上坚定的信仰、艰苦奋斗的品格、读书求知的渴望所震撼,收获满满。



直播结束后,同学们一起热烈探讨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公共管理学院 研二 耿卓: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不是一本领导人传记,也不是一本歌功颂德之书,而是一本最朴实无华的访谈录。那是青年确立志向、精神升华的七年,那是一段党和国家领导人扎根基层、踏实苦干的岁月,它值得我们每一个当代青年一同回味与深思。

习近平是“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陕北七年,他有着大把机会回到北京,但是“把没干完的事干完”让他一待就是七年之久。受访者说“近平在困境中实现了精神升华”。我想总书记为人民做事、为群众奉献的品质就是“升华”的精髓,一心奉献已经成为习近平总书记的人生习惯。那个年代,“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是青年的理想;而现在,“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也是青年的荣光。

熟读《岁月》,体验一种青春;思考《岁月》,感悟一种人生;体味《岁月》,坚定一个信念近平的七年是奉献的青春,同总书记一样,你我的青春必将在坚持不断的奉献中得到不同寻常的磨砺和成长!


同学认真听讲


马克思主义学院 大四 罗淇中:


敢于吃苦,习近平总书记选择了条件最艰苦的黄土高原,一待就是七八年。热爱读书,习总书记读书的量大,行李有两皮箱的书。习总书记读书的面广,从古至今,国内国外均有涉猎。习总书记信念坚定,八次递交入团申请书,十次递交入党申请书。我想这正是一个共产党人对党的忠心,不轻易言弃的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我们要学习习总书记这种敢于吃苦的精神,热爱读书的习惯,以及坚定的信念,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带动身边的同学,奋发学习,让我们秉承“勤恳朴诚,厚学致新”的校训精神,坚持“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时代要求。我们坚信:敢于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就一定能做别人做不了的事。


 资源环境与材料学院 大四 刘孟瀚:


十多岁,正是处于朝气蓬勃,对世界充满无限探索欲望,又带着些许迷茫的年纪。习总书记到了祖国最苦的地方,到了最需要他的地方。在我看来,他走过了所有年轻人在人生道路中都要面临的四个关卡:踏实肯干的实干关、不怕苦不怕累的奋斗关、突破思维的创新关,树立远大目标的信仰关。

而习总书记,八次递交入团申请书十次递交入党申请书的经历,体现了他永不言弃的、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这值得我们学习。我们更要坚定我们共产主义信仰,它必定会指引我们找到属于自己的正确的人生方向。


同学认真阅读书本《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文学院 大四 张彬:


15岁,他决定去陕北延安,立志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22岁,他坚定为民办实事的目标,在逐梦前行中书写无悔青春;现在,我们在以他为中心的党中央的带领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奋勇前行。他就是我们的总书记——习近平。

习近平总书记的书能够给当代青年丰富的教益与启迪:一、“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我们应矢志不渝的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紧跟党走。二、“将来的青春是用来回忆的,现在的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大学是一个奋斗的时期,应用知识作桨,用理想作帆,勤奋读书,把握时代机遇,为祖国的建设贡献我们的青春力量。三、以知促行,知行合一。作为一名学生干部,应具备为民的情怀、务实的作风、担当的精神,“敢说、敢做、敢担当”。


 马克思主义学院 研二 马家驹:


这本书是以访谈的形式,听别人口中真实的知青习近平与他艰苦卓绝的七年知青岁月。在陕北的日子里,习近平与自己的伙伴们一起渡过了跳瘙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在上山下乡的过程中,习近平主动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用实际行动走好群众路线,为群众做好事,做实事。

我们要想做一名全面发展的新青年,也要学会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还要学会“走出去”,实实在在的为人民群众做一些事情,用自己所学为社会发光发热。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让我们一起坚定理想信念,积极躬身实践,助力民族复兴!


 马克思主义学院 大四 黄宝俊:


在陕北,只要是村民切实需要的,他就落实到底。作为广西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我应当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情怀。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切合支教地实际,尽己所能,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解群众之所困。

在处境艰难的情况下,坚定不移的信念和矢志不渝的政治定力让习近平总书记在陕北坚持了七年。支教,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青年支教老师要甘于支教、甘于志愿、甘于服务,完成支教工作,协助团县委办好团建工作,将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想传播,促进支教地的发展,落实为人民服务,脚踏实地,实干兴邦。


 外国语学院 大三 周坤梅: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里,年轻的习近平总书记就是我们青少年学习的榜样。十五岁到黄土高原时,习总书记是迷茫的,但在二十二岁离开时他已不再迷茫。七年时间,总书记闯过四个大关,展现了他的人格魅力。

他的刻苦精神让我敬畏。在下乡期间,生活条件极其艰苦,但是总书记不怕苦不怕累,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自己,为人民做实事。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的生活条件远没有当时那么艰苦,但是我们更应学习他艰苦奋斗的精神。

他的求知精神让我敬畏。在下乡期间,习总书记一直不忘学习,经常看书到深夜,各类书籍都有涉猎,称得上是博览群书。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汲取智慧力量。


认真记笔记的同学



书里面的习大大,是你没了解过的,是你需要学习的。

这不是无趣的人物传记,不是强加的思想教育。

而是一个故事。

在你身边,甚至曾经你的人生也出现过这些大大小小的时刻。

你总会找到共鸣,你总会觉得受益匪浅。


面对迷茫 坚定信念

才能让党靠得住信得过

人民群众去相信去依靠

才是社会主义合格的见证者和可靠接班人

才能无愧自己的选择

成为想成为的自己




图片:黄献慧

文案:张宝桁

见习责编:苏小容

审核:梁耀文


精彩回顾

西大这五年 | 数据告诉你

新学期,学校这些变化你都发现了吗?

成为志愿者,遇见更美的自己

关于2017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

这是一篇看了会近视的推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